年味共墨香悠远(华夏博物之旅)
 日期:2023-01-20   浏览:3672   来源:干部培训网  返回列表

一年之始,古人称之为“岁朝”。岁朝时节,辞旧迎新,人们期待阖家团圆、福瑞连绵的美好愿景开启。

此时古人常以吉祥之语、吉祥之图开笔,作岁朝图,用水墨的方式留住时间流转的美好,描绘春意盎然,表达新年的喜悦和祝福。岁朝图的表现图式主要有岁朝清供、新年景象等。清代,岁朝图的创作达到了顶峰,受众范围更加广泛。

翰墨飘香,鉴古迎新,一次深度品读,一场古今对话。让我们在这些古朴的画作、古诗词中回望传统习俗,感受穿越千载的美满期许,品味传统节日所凝聚的文化底蕴。

——编 者

种水仙、栽山茶、吃柿子——

梅竹伴岁寒 水墨贺新春

李 理

玉梅破蕊先含笑,

春色今年胜旧年。

——清·沈俊

新岁时节,文人雅士提倡清简之美,常以松、竹、梅等供于几案,称之为“岁朝清供”。岁朝清供是年尾岁初迎春纳福的重要内容,以此感恩旧岁,寄托新年美好愿望,增添吉祥和瑞的气氛。关于岁朝清供,清代文人沈俊有诗:“柏子香中霁日妍,一瓶清供晓窗前。玉梅破蕊先含笑,春色今年胜旧年。”说的便是在柏香梅放之中迎来雪霁、欢度新春的美好时刻。

岁朝清供也是中国画家钟爱的画题,通常是以春天常见的花卉、蔬果等入画,加上一些仿古的鼎、炉、盆、瓶等器皿,由此构成人们在春节之际的一种精神追求——辞旧迎新、遥祝未来。明清以后绘制这个题目的尤其多。这类岁朝图,既可以作为家人、友人之间的贺岁礼物,也可作为商品出售,在明末至清中期,逐渐形成从宫廷到民间春节张挂岁朝图的文化习俗。如今,在春节期间,岁朝图在百姓家中已很少见,但仍然流行贴年画、贴福字和春联的习俗。

清徐扬设色《岁寒清供图》轴(图①,沈阳故宫博物院供图)就是岁朝清供图中较为典型的绘画作品。此作纵66厘米,横90厘米,由清代著名画家徐扬创作,作品全幅以淡雅、秀润的笔墨绘制三个花盆和盆中盛开的花卉,最前面为长方四足矮盘,盘内植有两株水仙、一丛翠竹和两块秀石;其后是高大的圆盆,盆内栽有牡丹花和山茶花,花开艳艳,仿佛已是春天;最后面为圆球状花盆,盆内生迎春花和梅花,枝干横斜,冰姿劲节。除以上三盆鲜花外,右侧一瓷盘中还放置有果品,有石榴、橘子、柿子等。

画面所绘鲜花,基本都是春节前后正在花期的植物,果品则是节日期间人们食用的水果。这些鲜花、水果甚至是仿古的花盆,均体现出古人热爱生活,以植物、果品祈福美好的心境。其中,水仙、牡丹、山茶、迎春花象征春天和生机,梅花象征文士的坚贞与高洁,竹子象征虚怀若谷与宁折不弯的气节,石榴象征子嗣繁盛与家族兴旺,橘子和甜瓜象征甜蜜美满,柿子象征事事如意。

这些植物与果品的象征寓意,始于对美的有意追求,发自对生活的真挚热爱,到今天依然为广大百姓所传承,是人们春日佳节装饰居所、招待宾客的常用植物与果品。冬日阳光从虚掩的大门斜射进厅堂,桌案上水仙盛开点点,梅花暗香袅袅,是萦绕在许多人脑海中的佳节景象。一丛水仙,两枝腊梅,三五蔬果,各有寓意,自带品格,唯有诸事顺遂、美意延年的心愿,确是一致的希望。

岁朝清供图上的吉祥图案,体现了古人的高雅志趣与文化品位,满含对新年的祈盼与祝福,在欣赏传世佳画间,美好的新岁悄然走来。

(作者为沈阳故宫博物院副院长、研究馆员,本报记者胡婧怡采访整理)

拜年、洒扫、贴年画——

年俗传千载 欢乐今犹在

刘姝伊

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宋·王安石

岁朝图内容丰富,有一批画家侧重于创作以描绘节日欢庆场景为主要内容的纪实性岁朝图,在反映当时风土民情的同时,也为我们如今研究年俗文化提供了资料。天津博物馆藏清代张藻《岁晚宴乐图》轴(图②,天津博物馆供图)不失为此中佳构。

张藻,清代诗人、画家,工山水、人物,作品沿袭了明代李士达的绘画图式,画风摹古基础上受吴门影响。《岁晚宴乐图》轴,纸本设色,作于乾隆年间,描绘了山村欢度除夕的景象。画面采用了高远构图,并以河流将画面分割成两部分,河流水波平缓,石桥连接两岸,屋舍错落有致,烟云缭绕中树木葱郁,远山绵延,一派怡然的田园风光。作品用笔工写结合,比例合宜,尺度严谨,山石层层叠叠,披麻皴与色染并用,赋色秀润。

作品左侧画面以屋舍作为中心,人物围绕此展开活动,屋前热闹繁忙,有购置了春联、鱼等年货步履匆匆的村民,有幼童搀扶着老者前来拜年,还有抬着酒缸的,拿着扫帚清扫的,更是着重描绘了门前一人秉烛、一人踩凳张贴门神画的场景,生动形象地反映了采买、拜年、品酒、打扫、贴年画等年俗活动。

拜年这一习俗早在东汉就有记载,并在明清开始盛行至今。《清嘉录》载:“男女以次拜家长,毕,主者率卑幼,出谒邻族戚友,或止遣子弟代贺,谓之拜年。”以往,拜年要挨家挨户串门,现在,通过录制拜年视频、制作节日表情包等方式也能送上祝福。通过参与创新的年俗活动,人们增进和亲朋好友的联络,凝聚情感。

岁朝饮酒尤为讲究,古时多以椒柏酒、屠苏酒为主,南朝文学家庾信《正旦蒙赵王赉酒诗》:“正旦辟恶酒,新年长命杯。柏叶随铭至,椒花逐颂来。”就是在饮用取意美好的椒柏酒。椒柏酒由椒花、柏叶泡成,有“愿持柏叶寿,长奉万年欢”,祈盼长寿康健之意。

画中最为醒目的用色即各家门上贴的红色春联和福字,现如今我们依旧保留了在春节贴门神、春联、年画等传统,这一习俗延续至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由秦汉时期的挂桃符发展演变而来,王安石《元日》诗中有:“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渐渐地,式样简单的桃符被形式多样的门神画、春联、年画等取代,但本意皆是辟邪纳福。

年俗代代相传,蕴含着中华儿女的情感寄托,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年俗寓意美好,传递对新一年祥和团圆、平安喜乐的希冀。综观此图,表面体现了节日的喜庆气氛,深层更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品鉴此画,使我们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传统年俗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作者为天津博物馆馆员,本报记者龚相娟采访整理)

游花灯、放纸鸢、击乐演奏——

开春光景好 团圆喜意浓

陈 栒

一家春酿屠苏熟,

腊鼓催花速。

——清·朱瑞麟

岁末年初,或绘或赏一幅寓意吉祥的岁朝图,应时应景,雅俗共赏,给春节增添了喜庆祥和的氛围,也开启了新一年美好的期盼与祝福。

团圆,是中华儿女过年最大的期盼。广东省博物馆收藏的清代朱鼎新的《新年景图屏》(图⑤,广东省博物馆供图)便是一幅以新年团聚为主题的典型岁朝时节佳作,作者将大家庭过年的热闹场景融于四屏之中,通景衔接自然,画面内容丰富,处处洋溢着祥和喜庆的气氛,让观画者在心理上对美满的生活产生共鸣,达到愉悦身心的效果。

《新年景图屏》由朱鼎新布景,朱瑞麟题词。朱鼎新,字晓崖,善作人物花卉,画风有仇英遗意,古秀妍雅。此画为开春应时而作,题跋中赋词一首,“森森绕膝秀芝兰,喜有佳儿佳妇共承欢。一家春酿屠苏熟,腊鼓催花速……”描述了新春之时一家团聚迎新年、其乐融融的过年之景,诗画互为呼应。我们不妨细品画中内容,一探古人新春团栾之乐与新年愿景。

画作以园林式的家庭建筑为背景,由厅堂、亭台、庭院、廊宇、拱桥将场景串联成线,分割成片。丰富的春节传统活动如拜年、游花灯、击乐演奏、放纸鸢、寻梅等分插其间。情节设置动静结合,如右边第一屏上方,两位长辈正满怀欢喜地接受儿孙的叩拜,一旁是孩童们迫不及待地分享拿到的赠礼,引来旁人羡煞的目光。下方是一队兴致勃勃举着龙、凤等各式各样精美花灯的孩童,踏着鼓乐向前行进,热闹欢乐。长辈给拜年的晚辈赠送象征福寿的佛手,不难让我们联想到当下,“佛手”被“红包”替代,赠送红包的形式也已经从“线下”逐步转为“线上”,文化依然在传承,有些被完整地保留,有些只是换了另一种形式延续着。

画中的喜庆元素无处不在,厅堂墙面挂帐上的“囍”字与条案上摆放的玉磬组成谐音“喜庆”,还有象征长寿的石头、寓意平安的花瓶、代表吉祥的灵芝等,随处透露着祈福的心愿,这些谐音祝福不但至今一直沿用,而且不断地被扩充。

整件作品运用工笔为主、写意结合的手法,写照传神,设色妍丽,再现了古代家庭欢度新春的习俗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成为文化传承的见证物。一次深度品读,一场古今对话,感悟世间美好,寄托无限希望,这不正是岁朝图要传达给我们的吗?

(作者为广东省博物馆副研究馆员,本报记者姜晓丹采访整理)

来源:人民日报


<上一篇:广西实现“县县通高速公路”昔日“摩托大军”难觅踪影下一篇:接续奋斗,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评论员观察)>
0.064

联系我们
展开
  • 微信扫码咨询
  • 微信扫描咨询客服
  • QQ客服
  • 陈老师 点击这里咨询陈老师
  • 刘老师 点击这里咨询刘老师
  • 杜老师 点击这里咨询杜老师
ad-left
ad-lef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