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载人航天工程30年成就展:看“热闹”,也要看门道
 日期:2023-03-02   浏览:2024   来源:干部培训网  返回列表

2月24日,“逐梦寰宇问苍穹”中国载人航天工程30年成就展在国家博物馆开展,展厅里的一件件展品,都是中国载人航天追求卓越、不断创新的印迹。在成就展上,这些展品不断被观众用相机记录下来,合影留念、上传分享。许多观众不仅看“热闹”,还要看看里面的门道。

驻足中国空间站模型

看天宫梦近在眼前

来到展区正中央,映入眼帘的是天宫空间站和天和核心舱模型。

准备进入核心舱模型内部参观的现场观众已经排起了长队。天和核心舱作为中国空间站的管理和控制中心,也是航天员在轨工作生活的主要场所,具备开展交会对接、转位与停泊、乘组长期驻留、航天员出舱、保障空间科学实验等能力。

置身于展览的核心舱模型中,航天员休息时使用的睡袋、餐饮区摆放的食物等多个细节触手可及,舱内配置等工作区、睡眠区、就餐区、锻炼区等多个区域清晰可见,令观众大饱眼福。

展览中,抬头可见的中国空间站模型吸引了观众们的目光。在地面,科研人员可以通过空间站的“孪生兄弟”——数字空间站,对空间站在太空中的状态进行监测,确保空间站长期在轨安全稳定运行。

驻足再生式环控生保系统展区

看航天员长期安全驻留的法宝

在空间站模型的对面,能够看到再生式环控生保系统展区。

现场展出的二氧化碳去除装置、微量有害气体去除装置等展品让很多观众驻足,大家对航天员在太空舒适生活背后的秘密非常感兴趣。航天员长期安全驻留的背后,是一套叫作再生式环控生保的复杂系统,让中国空间站第一次实现了航天员在轨环境资源的再生利用。

包括水和氧气的再生,二氧化碳的收集、浓缩、还原等,在中国空间站里几乎是一次完成的,特别是在尿处理、水处理方面,部分已经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

例如,在整个环控生保系统中,如何将尿液转换成饮用水是一个难题。设计人员在5年时间内,调整优化方案,增加去除杂质的组件,实现了设备的长时间运行,解决了水的问题。又花费两年时间,保证了气体资源的回收利用。

驻足空间应用展区

看可升级太空实验室

空间站里到底能做什么?展览现场,空间应用展区里的展品让大家非常好奇。

目前,中国空间站里的科学实验机柜已经达到了16台,它们不仅能够探索宇宙粒子活动的基本规律,也能帮助我们了解太空中植物开花、结果与地面的不同之处。

这些机柜实际上是可更换式的,机柜里的内容、科学装置可以根据研究的对象、目标不同进行更换,预计未来将有上千项的项目应用。此外,创新的设计让中国空间站本身也可以像有机生命体那样,依靠航天员进行“新陈代谢”。

在中国空间站,许多关键设备都有双备份甚至是三备份,来保证空间站安全稳定运行和可维修性。三机分体式结构就是为了满足空间站在轨维修的需求,航天员可以对任意一个单机进行在轨更换,不影响任务的执行。

作为中国的第一个空间站,现在的三舱构型只是基本形态,将来还可以进一步扩展,形成中国空间站所独有的,以空间站为核心的太空母港模式,甚至可以采取伴飞的模式,不断提升中国空间探索的能力。

驻足载人月球探测展区

看后续太空探索计划

在展览现场,还第一次展出了包括新一代载人飞船、月面着陆器等模型,它们将带着中国航天员去往更远的地方,中国载人航天下一步独立自主的太空探索计划也已经越来越清晰。

当前载人航天工程进入到一个新的历史起点,后续将实施空间站应用与发展和载人月球探测两大任务。按照计划,登月阶段的研制建设任务将于今年全面实施。

火箭的推力有多大,中国载人航天的舞台就有多大。目前,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已经将3个20吨级的空间站舱段送入轨道,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每年运送两个乘组的航天员进入空间站,长征七号运载火箭每年将托举一到两艘货运飞船升空,为航天员送去物资补给。接下来,用于载人月球探测的长征十号运载火箭即将加入其中,新一代载人飞船及月面着陆器等航天器也将在不久的将来大展身手。

大众从看“热闹”到懂门道,背后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30年来的探索创新,尤其是新时代十年以来快速的发展。目前,“逐梦寰宇问苍穹——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三十年成就展”已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展,欢迎广大载人航天爱好者预约参观!

部分素材来源/中央广播电视总台

部分图片提供/国家博物馆、中国航天报宿东

(中国载人航天微信公众号)

来源:中国载人航天微信公众号


<上一篇:“五个一百”,用正能量点亮“网络星河”下一篇:奋进的春天:朝乾夕惕挑大梁>
0.063

联系我们
展开
  • 微信扫码咨询
  • 微信扫描咨询客服
  • QQ客服
  • 陈老师 点击这里咨询陈老师
  • 刘老师 点击这里咨询刘老师
  • 杜老师 点击这里咨询杜老师
ad-left
ad-left